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接下来的钢价是否有影响
分类: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2-06-02 浏览量:1258
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传统发展路径依赖,部分地区“一钢独大”产业结构尚未根本扭转。责任压力传导不到位,对减污治污基础不稳固、生态环保任务艰巨的现实认识不足。截至2020年底,唐山市钢铁产能仍有1.17亿吨,没有实现压减目标。张家口市宣化钢铁公司关停后,原有部分产能转移给新建的唐山市乐亭钢铁公司,乐亭钢铁已于2021年建成投产,但宣化钢铁未按要求拆除设备,以停代拆问题突出。邯郸市新金钢铁公司为保留被纳入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方案的450立方米高炉,用2014年违规建设但未建成的600立方米高炉进行顶替,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企业“偷梁换柱”行为视而不见,确认其完成化解产能任务。
违规新增钢铁产能屡禁不止。2021年邯郸市新金钢铁公司、烘熔钢铁公司分别违规新建1260立方米、1580立方米高炉,涉及产能116万吨/年、137万吨/年,当地相关部门称毫不知情,监管责任严重缺失。唐山市德龙钢铁公司设计产能192万吨/年,2021年实际产量234万吨,远大于设计产能。
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不力。全省“十四五”期间拟投产达产的98个“两高”项目中,有12个项目手续不全即开工建设。邯郸市峰峰矿区新彭楠焦化公司年产251万吨焦化项目未取得批复就动工建设。2020年,沧州市凯意石化公司、鑫海化工公司以重交沥青项目名义,分别违规建设300万吨/年、800万吨/年炼油项目,相关部门明知其实为炼油项目,仍违规立项备案。
一些部门和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严不实。国家要求“十三五”期间河北省新增或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置能力2482吨/日,落实时混淆概念降低标准,实际新增或改造仅1824吨/日。石家庄新乐市将部分南水北调水引入污水处理厂,造成严重浪费。
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指出河钢集团邯郸钢铁公司违规建设的1000立方米高炉淘汰不到位,此次督察发现,邯钢公司2019年又将此高炉违规用于产能置换,相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让其蒙混过关。省整改方案明确的解决地热水回灌率低、枣强县大营污水处理厂含铬污泥长期堆放等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
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环境容量超载、生态成本透支的局面认识不深,治污攻坚定力不够、韧劲不足。镇江市排查长江干流岸线违法违规项目少报漏报,长江河道管理范围内仍有19个违规项目,其中9个为化工项目;扬中市以水利设施名义建设酒店,鼎盛重工公司违法建设办公楼、宿舍楼。扬州市也有两个违规项目排查时未上报。镇江市安丰船业公司等企业用固体废物填占江滩,严重破坏岸线生态;复兴船舶修造公司非法占用长江岸线,实施国家明令禁止的冲滩拆船作业。
“两高”项目违规问题依然存在。江苏省“十四五”期间拟投产达产“两高”项目20个,其中17个存在设备能效不达标、未批先建、污染物区域减量替代未落实等问题。连云港市镔鑫钢铁公司将分别于2014年和2015年违规建成的2台高炉和2台转炉,谎称是2013年5月前建成,不需要落实产能置换要求,省有关部门审核把关不严,将其纳入合法产能清单。该企业2019年起还违规新建1座属于限制类设备的1080立方米高炉和1座1250立方米高炉。无锡江阴市兴澄特钢公司未开展产能置换违规建设1座1280立方米高炉。常州溧阳市东方水泥公司2017年停业关闭,溧阳市工信局却于2021年上报不实材料,称该企业符合迁建条件,计划异地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省有关部门同意迁建方案并发布公告。
大运河生态保护力度还不够。宿迁市泗阳县、宿豫区违规出让大运河滨河生态空间土地共计约13.2万平方米用于建设工业项目。宿豫区江苏惠然实业公司长期非法占用大运河岸边土地堆放工业固废。宿迁市豫星化工公司在大运河岸线露天堆存磷石膏,宿迁市调查敷衍,两次上报完成整改,此次督察前才突击清运4.7万余吨,剩余就地覆土掩埋,督察时现场又清理出含磷石膏等固体废物的混合土约4万吨。淮安清江石化公司、扬州石化公司位于大运河沿岸,应于2013年淘汰的常减压装置至今仍在生产。